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如茵碧草随风荡,畦畦水田紧相连;泥鳅嬉戏跃不停,朵朵水花起涟漪……日前,记者来到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办事处双河口村邓洪的泥鳅养殖场时,他正往泥鳅池里撒饲料。“这些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养的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称,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现在泥鳅的市场价卖到了每斤15块钱,市场需求量很大,很多客户都等着要货呢!”邓洪边撒饲料边高兴地说,“今年我养了30多亩泥鳅,预计纯收入能达到30万元。”
鳅农试水 专家帮忙建起“示范园”
原来,邓洪是村里最早养泥鳅的人。2006年,刚满22岁的他,从福建打工回来,一心想要找一条发财致富的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泥鳅很赚钱,市场前景广阔,便萌生了养殖泥鳅的想法。
刚开始,他试着收购野生泥鳅苗喂养,但野生泥鳅苗太少,喂养量有限,形不成气候。于是,邓洪决定自己繁育泥鳅,建养殖基地。
“种地也许我是内行,养泥鳅却是十足的外行。”邓洪说,刚开始“改行”时,他“两眼一抹黑”,“幸亏镇里和科委的干部给我鼓励,我们才请教专家,到处取经。”
在永川区科委的帮助牵线下,邓洪多次到湖北、福建等地实地学习泥鳅人工繁育技术,还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丰富知识。其间,邓洪购回泥鳅种苗进行试繁育,可接连几次都失败了。然而,他并没灰心,又自费到周边区县边学习边总结,终于找到失败原因,系统掌握了全部泥鳅繁育技术。
泥鳅繁育成功后,邓洪信心倍增。随后,他投资几万元开挖了10个泥鳅培育池,不但成功繁育出1000余万尾泥鳅苗,成为当地成功繁育泥鳅第一人,还在永川区科委专家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建成了全区首个泥鳅繁育“示范园”,开辟了永川人工规模繁育泥鳅先河。
示范带动 万元增收有了“动力源”
“别看泥鳅小,收获起来不得了。”指着水面上泥鳅戏水泛起的朵朵水花,邓洪告诉记者:“按每公斤30元的价格外销,每亩泥鳅的利润不少于1万元。”
“今年,在区科委的支持下,突破了泥鳅人工繁殖关键技术,1条母泥鳅年纯收入达到800元左右,胜过养1头母牛。”邓洪算了一笔账,1条优质母泥鳅一年能繁殖4次,1次产卵和孵化泥鳅苗1万尾,市场价每万尾200元,卖泥鳅苗收入800元,减去1条母泥鳅养殖费用10元,每条泥鳅纯收入790元。据相关专业人员介绍,规模化养殖母牛繁育小牛,平均养殖1头牛,除去人工、饲料等养殖费用,每年纯收入也不超过700元。
眼看邓洪养泥鳅赚了钱,也吊起了当地农民养泥鳅增收的胃口,双河口村的十几户村民天天傍上他,拜他为师,学技术,也准备建大棚养泥鳅。时下,已有10多亩鱼池动工兴建。
由于不少农民是第一次养殖泥鳅,没有多少养殖经验,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邓洪不但在购买之外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泥鳅苗,还亲自去现场指导。平时,只要农民有需要,邓洪和科技特派员都会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据统计,目前,邓洪的泥鳅“示范园”已带动全区34户农民养殖泥鳅140亩,年末将实现投产,按每亩2000斤产量、每斤15元批发价计算,亩产值达3万元,扣除养殖成本每亩15000元,平均每家农户实现纯收入5.5万元。
基地辐射 将小泥鳅做成“大产业”
问起邓洪今后的打算时,他信心百倍地说,自己繁育出的泥鳅苗因健壮,适应环境能力强,存活率高,吸引了永川区内外的养殖户纷纷慕名而来。为了满足养殖户的泥鳅苗需求,今年,在永川区科委的支持下,邓洪牵头组织村里几名养殖户,成立了陈食街道办事处宏益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要以基地为辐射,带动周边村民搞好泥鳅养殖,加大苗种供应和技术指导力度,以扩大养殖规模,将小泥鳅做成大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邓洪说。
据了解,为了给社员的泥鳅养殖事业保驾护航,合作社专门邀请了永川区科委的技术专家当技术顾问,为社员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泥鳅病防治服务。此外,还将实行统一建棚、统一购鱼苗、统一销售、分散饲养的管理模式,让养殖户抱起团、连起心来,拓展销售渠道,把泥鳅养殖业做大做强,成为“一村一品”的品牌特色产业,让山沟沟里的泥鳅源源不断地“游”到区内外市场,让更多的人发泥鳅财。
如今,在陈食街道办事处已掀起了一股“泥鳅热”,不仅养殖户们自己得利,还带动了周边群众挖蚯蚓为泥鳅配料致富。宏益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把小小的泥鳅事业发展成一项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广大农民、促进生态和谐的特色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