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监
渔政
海巡
海警
海关
“五龙治海”
钓鱼岛撞船风波引发的中日外交争端,至今仍在恶化。9月17日,外交部网站消息称,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已经赴相关海域加强执法和巡航护渔,保卫在附近海域捕鱼的渔民安全。
这一消息令关注此事的网民们大为兴奋,但许多人也感到疑惑:以中国海监、渔政船的实力,能否和日本海上保安厅之类的舰船相抗衡?一旦中国海洋有事,中国如何真正行使国家主权?
事实上,海监、渔政只是中国海洋管理众多队伍中的两支。中国是海洋大国,自北向南,漫长的海疆延绵1.8万公里,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但对这片蔚蓝色海洋的管理,却是一幅“五龙治海”的现状。
这“五龙”,指的是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海洋局及“海监”系列执法船,农业部渔政局下属的“渔政”船,交通部下属的海事局“海巡”船,同时还有公安部边防局下属的“海警”以及海关部门的缉私艇。
“海监”是拥有大型船只最多的海上维权执法力量,以维护中国“海上主权”为主要目的。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海洋局还是由海军代管。海洋局海监总队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海军南海、东海、北海各舰队的海洋调查船队。
而“渔政”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参与一次有争议岛屿的海上“维权”,一举奠定自己在海洋管理上的江湖地位——1994年,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接受中央任务,组建船队登临与菲律宾存在争议的美济礁,并在此后一两年完成永备工事。从此,南海渔政成为中国非军事机构中,惟一驻守外海岛礁的部门。直到现在,南海渔政依然保持着美济礁长期有至少一艘渔政船,以及数十名渔政工作人员驻扎的“主权存在”。
与海监、渔政相比,海事局及其“海巡”船的活动范围要小得多。它们主要从事海上交通管理与海事搜救,一般多在港区附近活动。
公安部边防局下属的“海警”部队,上世纪80年代后组建,主要从事打击海上走私等海岸公安任务。
而海关部门在海洋管理上却刚好相反——仅有一些小吨位缉私船艇,实力根本无法和前几路“诸侯”相提并论。
从执法能力看,截至今年初,海监和渔政拥有最多大吨位远洋船舶。海监和海巡都拥有舰载直升机和固定翼巡逻机。2000年以来,海监新造船只最多,发展最快,渔政与海巡次之。一向力量薄弱的海警,在过去几年中也加入了这一竞赛。
自成体系
经历舰艇装备的升级之后,各路“诸侯”在海洋管理上竞相扩大各自的影响力。
2006年,海监建立了“东海地区定期维权巡航”制度,随后迅速扩展至黄海、南海等“全海域有争议地区”。其中,东海是海监总队最重视的方向。
过去几年中,渔政在东海和南海执行了“维权护渔”的定期巡航,但传统上更加重视南海方向。渔政系统在渔船上建立了监视与反应系统,要求所有前往敏感争议地区的渔船都装有北斗导航系统。南海渔政可以从总部屏幕上看到全部装有这套系统的渔船的位置、航向、航速、状态等信息。渔船可直接与渔政联系,一旦有事,可调配最近的渔政执法船前往护渔维权。
相比起来,拥有远洋船只较少的海巡和海警,主要参与一些联合维权巡航行动。它们与渔政部门合作密切。
有研究人员指出,各部门建立的海洋管理队伍,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协调工作难以进行。部门分工困难,对有些任务各部门争夺管理权,而对另一些任务各部门又互相推诿。此外,执法机构及其武装重复建设和多功能利用问题难以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