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产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种危害鱼类的敌害一一刺激隐核虫,该寄生虫寄生鱼类引起的鱼病一旦爆发,常常会造成大批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正常生产活动和经济效益。笔者在2005年、2006年的生产中对鲆鲽类、河豚刺激隐核虫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该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技术叙述如下。
一、病原
1.病原体特征 刺激隐核虫又叫“海水小瓜虫”,隶属隐核虫属,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
2.生活史 刺激隐核虫生活史经过四个虫体变态阶段:滋养体、胞囊前期虫体、胞囊、幼虫。在低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是胞囊。
二、症状
寄生刺激隐核虫的病鱼一般表现为身体不适,经常与池底、池壁磨擦、碰击,腹部及鳍多有伤痕,呼吸困难,体表和鳃的黏液增多,食欲减退,游泳异常,特别是鲽形目鱼类(如牙鲆、舌鳎等)常常表现为在池底“抬头”。在发病前期阶段,需要仔细观察方能发现病症,因为这一时期鱼群仅呈现不正常的游水,食欲减少,没有经验的人不会怀疑是刺激隐核虫病。然而,这一时期正是治疗的最好时期。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鱼类将会因长期消瘦、窒息而死。
三、诊断
首先将鳃片或皮肤小心取下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在其上用指头轻轻挤压一下,使腮丝或皮肤展开。然后放到低倍(4×10)显微镜下观察,胞囊在鳃丝或皮肤组织之间,呈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
四、致病原因
鱼类体表黏液对鱼体具有天然的屏障保护作用,一般鱼体不受伤是不会被虫体侵染。在生产中,一般以下几种情况是造成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原因。
1.机械损伤 如分苗、倒池、刷池等操作不小心造成鱼体破损,导致虫体侵入,是造成感染刺激隐核虫的直接原因。
2.感染细菌或病毒 细菌和病毒对鱼体造成损害后,导致虫体侵入,是造成感染刺激隐核虫的间接原因。
3.营养缺乏、环境恶化 由于营养不足或环境恶化的原因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也能导致虫体乘虚而人。
五、防治措施
一般病鱼症状十分明显,用药物治疗,都会造成不同程度损失和增加养殖风险,所以,预防是关键。
1.预防措施 ①药饵预防。大蒜是预防该虫病的有效药物。因为大蒜不仅对鱼的体内外寄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还对细菌、真菌和病毒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②换水和改变水环境。最好每日用新鲜海水交换掉50%池水。注意换水时,水源要清洁,无污染。注意进水口需要有过滤设备,过滤掉杂鱼、虾和水草杂物,因为刺激隐核虫胞囊常常是跟随这些东西进入池内的。换水有助于清除胞囊和幼虫,减少传染机会,还可以增加鱼的免疫力,防止继发性感染。
2.治疗方法 由于刺激隐核虫有复杂的生活史,胞囊生命力很强,药物直接破坏胞囊是很困难的。但是,该虫也有它的薄弱环节,即幼虫期。只要杀死它的幼虫,控制新胞囊的形成,保持一个周期,彻底杀灭刺激隐核虫是完全可能的。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治疗:①用0.25ppm~1.0ppm硫酸铜,浸泡4天~8天。②用0.2ppm~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浸泡4天~8天。③用100ppm~200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小时,每晚一次,连用4天~6天。④用40ppm~60ppm福尔马林溶液结合抗菌素药,浸泡4天~6天。另外,用药剂量和时间要视不同鱼的忍受程度进行调整。通过对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对其它纤毛虫类病和细菌性疾病也起到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