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别名鲈、花鲈、鲈板、鲈子鱼、鲈鸡、花寨、寨花、四肋鱼、四鳃鱼、鲈鲛、鲈子等。硬骨鱼纲、鲈形目、鮨科。系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体延长呈长椭圆形或近纺锤形,侧扁。头中大,后部背面微隆起,吻端较尖。口大,前下位,斜裂。下颌长于上颌。两颌有绒毛状细齿。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微凹,宽大于眼径,其间有4条隆起线。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后角和下缘有棘3—5个,鳃盖骨向后延伸呈三角形,有1长尖棘。鳃孔大。尾柄较粗,长为高的2—2.6倍。背鳍2个,基底相连。第1背鳍基底长,始于胸鳍起点稍后背上,由12根粗壮鳍棘组成,第5棘最长;第2背鳍稍小,似方形,由13根鳍条组成,前缘有1棘。胸鳍较小,侧下位,鳍条中部长,向下渐短。腹鳍较大,位于胸鳍末基稍后下方,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第7鳍条下方,两鳍近同形,末基近相对,前缘有3棘,第1棘短小,第2棘粗壮。尾鳍浅叉形。体被小栉鳞,不易脱落。有侧线。体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及背鳍有许多黑色斑点,随个体的增长体侧斑点逐渐消失,第2背鳍黑斑增多。第1背鳍暗灰色;第2背鳍基部浅黄色,鳍条部暗灰色。胸鳍黄绿色。腹鳍乳白色。臀鳍灰白色,间有暗灰色。尾鳍黑灰色。体长一般为30—40厘米,大者可达1米。栖息于近海水域。不作长距离洄游,仅随季节在近岸深浅水之间移动。早春活动于水域的中上层,春季活动于中下层,夏季活动于河口附近水域底层,秋季活动于沿岸水深10—30米水域,冬季多活动于海湾或较深水域。性较凶猛,不结大群。幼鱼喜生活在江河口附近的咸淡水区,有时也进入淡水生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虾类。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9—11月,盛期为10月。卵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黄海、渤海数量较多。常用底拖网、刺网类渔具捕捞,钓具也可钓捕。肉质坚实洁白,味鲜美,可鲜食。鳃、肉可入药。《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规定,最低可捕标准为体长40厘米。《辽宁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规定,最低可捕标准为体长40厘米。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品种图片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