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资讯:
他皮肤黝黑,一脸憨厚。30年前,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30年后,他成为武夷山水产行业小有名气的养鱼专业户。他就是武夷山市黄村村农民兰日能,被乡亲们称为“鱼老万”。而他的儿子和父亲一样,也痴迷养鱼,且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父亲有套“养鱼经”
“鱼老万”的家坐落于武夷山九曲溪上游星村镇黄村村,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是“高产淡水鱼类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他拥有60亩池塘水面,饲养的草鱼、花白莲、鲤鱼、鲫鱼销往武夷山各个市场,池塘每亩产量近1000公斤,年产鱼量5万多公斤,年产值可达70万元。去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副产品多半不景气,可“鱼老万”的鱼非但不受影响,价格比以往还高,每公斤鱼批发价卖到十三四元,而且供不应求,这得益于他一丝不苟的标准化、无公害养殖。
严格执行水产养殖国家行业标准,是兰日能一直以来对消费者的承诺,他养鱼采取科学管理,做到“三管”(管料、管水、管病),“三看”(看天、看水、看病),“三防”(防病、防浮头、防水质污染和敌害),“三勤”(勤巡塘、勤检查、勤记录)。这就是“鱼老万”30年来从养鱼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养鱼经”。
儿子酷爱学技术
“鱼老万”的儿子兰乐军,中专毕业后,从2006年开始继承父业。因为痴迷这番事业,他干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更为科学合理。兰乐军说:“从鱼苗入塘到出塘,每天都要坚持对水质、水温、投饵、出售、选别、移池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尽量细之又细,这样才能了解鱼的生长形态特征,才能积累经验。”兰乐军将鱼的生长情况专门制作成表格装订成记录本,每天坚持填写,现在已经有20几本记录本悬挂在墙上。“每一行都是一门学问,需要认真钻研。”最近他又发现将各种饲料按科学比例配合后喂鱼,就能把一些不能直接喂鱼的饲料利用上,既降低饲料成本,营养成分又全面合理。
做好“内业”,兰乐军还勤练“内功”。村里有了信息站,可以免费上网,他就每天晚上在里面“泡”上几个小时,他觉得,“坐在家门口就能关注外面的水产养殖信息,不懂就查,学得快,知识水平能提高,视野也更开阔些,还能进行网上交流,吸取最新养殖技术。”此外,中央电视台7套的“致富经”栏目和福建电视台的“农村新事”,兰乐军也每期必看,不放过任何学习渠道。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