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淄博新闻网:黄河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境内有46.92公里,由于多年渗透,沿黄形成了近15万亩的荒碱涝洼地。多年来,盐碱涝洼地多,土质差、产量低一直是制约沿黄群众农业生产的瓶颈。近年来,该县创新实施“以渔改碱”模式,通过标准化养殖,推广新技术,积极发展黄河生态滩涂养殖,使昔日的黄河滩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金银坛”。
科研攻关,首创以渔改碱模式
为破解盐碱涝洼这一农业生产的制约瓶颈,该县组织水产局等部门承担了国家“以渔改碱”科技攻关项目,经过4年多的攻关试验,成功创出“以渔改碱”模式,即在低洼盐碱地挖池蓄水成塘,池塘间堆积的弃土经平整施肥后种上各类经济作物。这样,池塘不仅可起到排涝降碱的作用,而且还能养鱼、蓄水,以保台面上农作物的灌溉,同时,又可以利用塘埂、塘坡种菜、种草,以菜、草喂猪、养鱼,畜禽的粪便又可肥水养鱼、种菜。
通过改造,昔日的盐碱洼变成了田成方、塘成网、树成行、鱼跃粮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昔日盐碱窝,如今成了“有机鱼”的“天堂”。目前,该县已通过“以渔改碱”模式把4.8万亩盐碱地改造成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并通过了国家验收,获得了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
标准养殖,提升绿色生态品质
在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高青县有20万公斤生态鱼供应北京市场。运动会期间,国家农业部唯一指定的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该县水产养殖环境、水质、饲料、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检测,全部合格。
为提升水产养殖产品品质,该县积极推行标准化养殖新模式。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合作,建成山东省罗非鱼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了罗非鱼的绿色、无公害养殖;草鱼、鲤鱼、鲢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5个品种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5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成功注册了“大芦湖”牌水产品商标;建成了2000亩“国家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区”和“万亩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该县健康养殖和绿色养殖面积已达3万亩。
科技示范,助推养殖技能提高
为提高科技在渔业生产中的贡献率,高青县不断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力度。该县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科研基地,开展联合攻关,先后承担完成近10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课题。形成了“高校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确保每年引进推广1—2项新技术。同时,先后成立了县渔业协会、水产技术推广协会、南美白对虾养殖协会,注册了全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高青鲁青渔业合作社,通过这些专业组织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生产、销售、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目前,全县养殖品种发展到二十余种,新技术在全县渔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2008年,该县养殖户亩平纯收入达5750元,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