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鲟鱼为软骨硬鳞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及其相连的湖泊和浅海中,其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黑色黄金”之称,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其肉、卵含蛋白质极高,皮可制胶,同时也是高档的皮革原料,吻、胃、肠、鱼筋均是上等佳肴,可以说除了鳃外,它的全身都是宝。随着其野生资源的减少,人工增殖及人工养殖相继出现了。据报导,我国已开展人工繁殖和养殖的品种有中华鲟、史氏鲟,还有从国外引进的匙吻鲟、北美短吻鲟、俄罗斯鲟、美国高昂鲟以及杂交鲟等,水产业者普遍看好鲟鱼的养殖前景,通过不同的渠道投入资金,进入人工繁殖和养殖的行列。随着鲟鱼在池塘、网箱、湖泊和水库中的成功养殖,我国正形成一个人工繁殖和养殖鲟鱼的热点,疾病防治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鲟鱼疾病研究简况
鲟鱼体被纵列骨板状硬鳞,有的硬鳞上具有锐棘,抗病能力较强,发病率较低。在1972-1975年全国六省一市长江水产资源调查和长江鲟鱼专项调查期间,一些水产工作者采集到鲟鱼寄生虫标本并开展了鲟鱼病害的有关研究。1975年苏培义撰写“长江鲟鱼类病害及病原体的初记?论文,报道鲟鱼病害12种,敌害生物18种,6门10纲的病原体。此外,姜礼燔曾报道水环境污染会导致珍稀鲟科鱼类致癌,其他有关的研究资料比较少。
随着鲟鱼人工繁殖和养殖业的开展,病害逐渐增加,依据病因可以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以及环境因素和生物敌害几类,主要是寄生虫疾病。苗种发病高峰集中在仔鱼进入稚鱼的敏感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敏感期用药物预防,开口饵料严格消毒,加大换水量,经常吸污,保持培育池清洁。鲟鱼养殖过程中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如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消毒,池塘每半个月泼洒生石来一次,每次用量20公斤,控制水质,以减少发病率。
二、我国人工养殖鲟鱼的主要疾病类及其防治
1.真菌性疾病
①卵霉病
症状与病因:鲟卵表面长有黄白色毛样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象一个个圆球。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寄生虫引起,常见的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是中华鲟、史氏鲟鱼卵人工孵化中常见病,若不重视,一旦出现将有关功尽弃的危险。
治疗方法:主要是提高受精率,清降坏卵,保持良好水质,苏培义报道普用500克/立方米浓度孔雀石绿浸洗15分钟,控制病情发展。
② 水霉病
症状与病因:鱼体受伤而感染,患处滋生大量水霉,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治疗方法:李文龙等用浓度为30-50克/立方米的孔雀石绿和1%的食盐水混合溶液浸泡20-30分钟有一定疗效,赵云芳等曾报道在中华鲟苗种前期不使用药物治疗,而是用提高池水温度进行控制。效果很好(温度控制在25℃以上,以28-30℃为好)。
2.细菌性疾病
①出血病
症状与病因:由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发病迅猛,死亡率高。曾在史氏鲟幼鱼(体重小于150克)中发现。
治疗方法: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呋喃唑酮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以及一些提高抗病力的添加剂,如维生素C、E等。
②细菌性肠炎等
症状与病因:腹部、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
治疗方法: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6天即可治愈。
③肿嘴病
症状与病因:此病在史氏鲟幼鱼发生较多,为一种细菌性疾病,病因是因为吃了变质的饵料,嘴肿,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伴有水霉着生,排泄孔红肿。
治疗方法:及时捞出病鱼,清除残饵,换注新水,定期对饵料台进行消毒,不投喂变质饵料,尚无更好方法。
3.寄生虫病
①锥虫病
症状与病因:病原体为锥虫,病鱼行动迟钝,身体在水中呈“S”形或“L”形弯曲,常卧水底,不摄食,体色无光泽呈黑色,有时急剧在水中上下旋转,若不医治,3-5天后死亡。
治疗方法:苏培义曾报道用青霉素G盐按5公斤水体中加入药物20-40国际单位,每天一次,每次浸浴2小时左右,第一、二天用高剂量(40万单位),第三天后低剂量(20万单位)连续三天后出现明显好转,约7天后恢复正常,并出现摄食。早期治愈率可达100%。
②连轮虫病
症状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在鱼体和鳃耙上数量过多,直接影响生长,造成鱼体衰弱,游动迟缓,肠道无食,严重者造成苗种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苏培义曾报道将中华鲟病鱼用5%盐水浸浴1小时左右,转到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以好转而痊愈。何裕康报道曾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去除匙吻鲟鱼苗鱼体和鳃耙上寄生的车轮虫,切忌使用硫酸铜。
③斜管虫病
症状与病因:斜管虫大量寄生中华鲟体表、口腔、鳃部,病鱼在水中急燥不安,体表呈兰灰色薄膜样,口腔、眼腔有黑色素增多现象。
治疗方法:转入流水池饲养,自然死亡率约为3.6%。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④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症状与病因:肉眼观察,在鳃丝有鳍条处严重,有些部位白点成片状。患病鱼鱼体日益消瘦,游泳能力大大减低,且浮燥不安,食欲减退。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小点为浓泡状,覆盖有白色的粘液层,镜检分离白色病灶小点里的寄生病原体为瓜虫。小瓜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瓣,在组织里以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形成白色浓泡,当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引起鳃组织坏死,阻碍呼吸,导致鱼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庄平等报道用50克/立方米福尔马林溶液浸浴治疗是较安全和有效的。赵云芳等曾报道在中华鲟苗种前期不使用药物治疗,而是用提高池水温度进行控制,效果很好(温度控制在25℃以上,以28-30℃为好)。
⑤三代虫病
症状与病因:由于投喂未消毒的水蚤造成,患病鱼苗症状嘴部四周充血,鳃充血,鱼苗有缺氧浮头现象。
治疗方法:王云山等人报道用0.2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治疗三代虫病,效果较好,控制住了病情。
⑥拟马颈鱼虱病
症状与病因:拟马颈鱼虱寄生在中华鲟鳍基部、肛门、鳃弓、口腔、鼻腔、咽部、食管等,尤以鳃弓、口腔等部位为最常见。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拨取虫体,涂搽抗菌素软膏;或用5%食盐水浸浴鱼体1-2小时,有较好的效果。
4.营养缺乏、中毒和环境因素所致疾病
①气泡病
症状与病因:由于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10mg/L),使得鱼的肠道、鳃内、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再汇聚成大气泡。发病时游动缓慢、无力、上浮、贴边。严重者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肉眼就可以看到里面呈线型排列的许多气泡。镜检,鳃发白,鳃丝间粘液增加,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肚较白,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粘液和气泡,外观无其他症状,如同失血而死,有的则表现为整个头部都充血,口的四周红肿,口不能闭合。危害性极大。
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是先改善水质,解决水源中过饲和氮气或氧气,然后用内服药饵继续进行治疗,王世权对此有详细报道。
②肚性脑病
症状与病因:有报道中氏鲟、俄罗斯鲟等品种的幼鱼由于饲料或添加剂有毒而患肚性脑病,史氏鲟患病幼鱼体色、体表正常。无明显症状,偶有头部前端和吻端的腹面表皮脱落,背面粉红,患病初期不跳跃、乱窜等极度兴奋行为,散游或独游,食量减少,后期处于昏迷、混睡状态,停食,没几天陆续死亡。解剖发现肝脏紫色、褐色、灰色、肝糜烂,胆囊正常,肠内无食物,肾脏、脾脏、心脏正常,体腔未见异常。体内未见异常组织结构。脑组织坏死,糜烂,难辩结构。疾病发生集中在体重15-25克、体长15-20cm的转食阶段。
治疗方法:饲料中添加乳果酸或乳梨醇对史氏鲟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同时使用对肝损害较小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等治疗继发性细菌性疾病。主要还是以防为主,合理投饵,顺利转食。
5.多种原因造成的疾病综合症与原因不明的疾病:
①黑身病
症状与病因:自体发黑,瘦弱无力,腹部瘦小,解剖发现胃无食物,肠道半透明,内充满淡5-8cm的鱼苗,危害不大。
治疗方法:改善水环境,增加水流动性。将病鱼单独收集在一起,改喂线虫,或投喂营养较好的饲料。
②大肚子病
症状与病因:腹腔彭大,向上,浮在水面无力游动,解剖发现胃中食物较多,有气,肠道边也有气泡。王世权认为是由于消化不良或气单胞菌引起。
治疗方法:改善水环境,降低密度,增加水流,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2-6,干酵母8-12,大黄3,5天一个疗程。若发现鱼群粪例变稀,可把大黄减量或停喂。
③红斑病
症状与病因:患病仔鱼黄囊前端或下部,或两侧以及背部、尾端下部等部位出现有血红色的点状斑块。病苗常于水面缓游,大约可存活十天左右。可能由水蚤、虾类咬伤所致或孵化流速过大受伤引起,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彻底清除水蚤等敌害生物,合理控制孵化流速,避免仔鲟受伤。
6.敌害生物及其他
苏培义曾详细报道过鲟鱼类的敌害生物,其中天然产卵场鲟鱼胚胎敌害5种,孵化器和培育池中鲟鱼苗敌害生物13种。还报道于1972年中华鲟人工繁殖中发现卵黄囊隘断病、卵黄囊瘪缩病,卵黄囊中部紧隘的象被捆扎似的(俗称“隘断”)或萎缩得极小,病鱼最多只能存活三、四天即全部死亡,无传染性,未有防治方法。
戴泽贵也详细分析了美国匙吻鲟苗池塘培育中生水昆虫、甲壳动物、水生植物和脊椎动物的控制方法。
三、结语
鲟鱼养殖仅三四年时间,正处于迅速膨胀的阶段,许多地方是首次养殖,虽有一些疾病防治的报道,至于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防治药物的筛选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其他养殖品种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养殖种类刚刚进入一个地区的几年中,病害发生的情况比较轻微,以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续、养殖规格的扩大,新的病害不断出现,最后往往带来沉重的打击。
解决鱼类病害需要对病因、病原、病理和药物、防治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所需时间周期长,如果事先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一旦疾病暴发,将难以控制。但对其病害防治的基础研究和系统研究工作应该尽快开始,这是保证鲟鱼养殖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