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ssoma,brachypomum Cuvier 1818)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的池养食用鱼。淡水白鲳的病害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和水温在15~20℃时常出现下列几种鱼病,影响了养殖效率。现将其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白皮病
由白皮极毛杆菌或鱼害粘球菌侵入受伤鱼体引起,主要危害苗种,水温在15~30℃左右易发此病,尤其是在越冬池。病鱼体表鳞片脱落且有白斑,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常继发水霉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有外伤的鱼体容易感染该病,所以饲养时应注意小心操作,避免鱼体皮肤损伤。当鱼得病时可用(1)在越冬池四周及食场附近,用漂白粉挂袋,每袋装漂白粉100g。(2)用漂白粉1ppm(含氯20%以上)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三天,治疗效果显著。(3)用山莨菪碱0.3ppm全池泼洒,效果较为显著。(4)若继发感染水霉病,则先全池泼洒2ppm的亚甲基蓝治疗水霉病,12小时后再使用治疗白皮病的药物。
二、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鱼害粘球菌,当池塘水质不洁,残饵过多且腐败时常引起此病。病鱼症状是体表尤其是鳍条充血,鳃盖上有空洞,鳃丝溃烂,食欲减退或不吃食。高温季节极易发生,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1)发病季节,定期用漂白粉挂袋,每半个月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以预防此病。(2)全池泼洒0.3ppm鱼安或强氯精,每天一次,连用两天,可见效。
三、水霉病
是由水霉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传染病,多发生于越冬池中。外观上可见病鱼体表长出灰白色棉絮状水霉菌丝,肌肉红肿,腐烂,病鱼游动缓慢,漂浮水面,食欲不振,最后死亡。有外伤的鱼容易感染此病,所以鱼种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要细致,谨防鱼体受伤。鱼种放养时,用漂白粉或食盐浸洗消毒。
防治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5~6分钟,或用1%食盐水加醋数滴浸洗5分钟,有较好疗效。(2)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2ppm浓度,有一定疗效。(3)保持良好水质,绿藻丰富,透明度20~30cm即使捕捞损伤体表,也不易得水霉病。
四、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病原主要是多子小瓜虫。当水温在15~20℃时容易发生该病。尤其在缺乏光照、饵料、水质恶劣的情况下最易流行。鱼体感染初期,胸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分布,几天后口腔和全身均布满白点,鱼体游动迟钝,不摄食,最后呼吸困难而死亡。此病传染速度快,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1)用1%食盐水浸洗病鱼60分钟。(3)用1.5%的硫酸镁和3.5%的食盐水混合液浸洗病鱼5分钟。治疗小瓜虫病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铁合剂,因为硫酸铜不仅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刺激小瓜虫形成胞囊而大量繁殖,加快病情恶化。
五、指环虫病
由指环虫寄生于鳃片而引起,病鱼因鳃部受刺激而极度不安,或狂游水面,或急剧侧游于水底,食欲不振,鱼体消瘦而逐渐死亡。此病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
防治方法:(1)用10~20ppm高锰酸钾浸洗鱼体30分钟,可预防此病发生。(2)治疗时可用30ppm的高锰酸钾药浴40分钟。(3)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六、药物中毒
淡水白鲳养殖中常用的药物,如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等,很容易造成鱼类中毒。因此在使用时,剂量必须准确,否则易造成损失。此外,淡水白鲳对敌百虫十分敏感,不宜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