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由于集约化淡水养殖的普及导致鱼类肝病大量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淡水鱼类的肝病易被养殖户所忽视,并且耽误治疗。
一、淡水鱼类肝病的病因
1.营养性因素 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或缺乏;饲料中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适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等等。例如:用高营养的鲤鱼饲料投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鱼种饲料投喂成鱼,且投喂量过多,致使鱼类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脂肪肺饲料中维生素E、胆碱、肌醇、硒等微量元素缺乏,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等,都容易诱发肝病。
2.毒性物质 由多种外来的污染物或内部产生的毒物引起,如铜、汞、铅等重金属中毒;农药、氨态氮、甲烷、硫化氢、藻类毒素等中毒,造成鱼类肝组织变性、坏死;发霉的饲料会产生黄曲毒素、T2毒素等引起肝病;饲料中氧化酸败的脂肪也会对鱼类肝脏造成损伤。
3.生物性病原 许多细菌、病毒大量感染鱼体时也会损伤肝脏,某些寄生虫侵袭鱼体肝脏后也会引起肝病。
4.药原性因素 目前,鱼病防治大多依靠使用化学药物,而很多养殖户频繁的乱投药物导致鱼类肝脏损伤,如长期使用喹乙醇会对鱼类肝脏造成严重损伤,使鱼类肝功能明显降低。
二、淡水鱼类肝病的症状
淡水鱼类肝病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脂肪肝、花肝等,大多发生在精养鱼池、高密度养殖池和投喂高营养指标的配合饲料情况下。病情较轻时,一般鱼体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或鳍基部、尾部轻微发红。病情严重时,鱼体眼球充血、突出,鱼鳍、鳃盖及腹部充血发红,肛门充血红肿,甚至体表无症状而大量死亡;解剖后可见肝脏颜色发生变化,为土黄色、黄褐色、褐绿色或花色,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患有肝病的鱼体抗应激能力较差,一旦受到应激性刺激,如拉网、运输、水温或水质突变、水质不良等,将发生应激性出血综合症,导致鱼体大批死亡。
三、淡水鱼类肝病的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良好,及时预防和正确治疗鱼病,避免大量鱼药的滥用。
2.根据所养殖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选用营养平衡、品质稳定的全价颗粒饲料。
3.养殖期间,定期抽样检查鱼体,当解剖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应及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中草药而制成的药饵,如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2.5g,氯化胆碱0.5g,维生素E1.5g,投喂7天~10天为一个疗程。
4.鱼类肝病有时继发细菌性出血病,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在药饵中另外添加治疗细菌性出血病的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