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斑点叉尾鮰的人工繁殖方法可分为池塘法、围栏法和水族池法。因池塘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而广泛采用,这里将着重介绍斑点叉尾鮰的池塘人工繁殖法。
㈠、生殖器官及怀卵量:
斑点叉尾鮰雄鱼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精巢一对,长条分枝状,精液似水状,不易挤出。雄鱼在全年各个月份,都具有生命力的精子,能多次排出精液。雌鱼卵巢一对,长袋状,右侧略大。雌鱼在性成熟后每年产卵一次。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深桔黄色,卵沉性,卵膜较厚,受精后卵呈粘性,卵粒相互粘结成不规则块状。卵半透明,卵黄丰富。产卵数根据亲鱼大小有差异,雌鱼体重在1.8公斤以下每尾可产卵4000粒,体重4.5公斤可产卵3万粒。据蔡焰值(1988)等报道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3913~15060粒。
㈡、亲鱼选择:
亲鱼选择是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人工繁殖的成功与否及繁殖苗种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性成熟雌鱼时,要求其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将鱼尾部向上提起时,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略圆,稍大,红肿,微向外突,用挖卵器检查卵粒如见到卵核偏位比例较大时即可催产。成熟雄鱼一般体色呈深灰色或灰黑色,腹部扁平,生殖器管状,末端尖细突出。在池塘培育条件下,三龄鱼有16%能顺利产卵,但其怀卵量少;四龄鱼可在6月中旬产卵,怀卵量大,产卵率高。故选择亲鱼最好在四龄以上,重1.5公斤以上,体长30~51cm。
㈢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的重要一环,它决定着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及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的高低。
1、池塘选择
亲鱼池以3~4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产卵水深在1.3米左右为好。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底平坦少淤泥。以硬底质或沙底质为最好。
亲鱼放养前应对亲鱼池实施严格消毒,消灭野杂鱼。进排水口应敷设栏鱼设施,防止亲鱼逃逸和野杂鱼进入池塘。
2、放养密度和性比
Robert(1986)提出斑点叉尾鮰亲鱼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375尾(每亩35尾),或者有时在春季更高,亩放31.5~157.5公斤。蔡焰值等提出亲鱼培育每亩放养量为200~250公斤(130~150尾),并搭配10~13cm鲢、鳙鱼种以控制水质,亩放养量250~300尾。由于斑点叉尾的食性与鲤、鲫鱼相似,且争食能力不及鲤鲫鱼,因此斑点叉尾的亲鱼池中忌放鲤鲫鱼,以免争食而影响亲鱼性腺发育。自行产卵则雌雄比以2∶1或3∶2为宜,借以达到增加雌鱼放养数量。
3、饵料及投喂
越冬前的亲鱼应采取精养培育,应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饲料。Jensen等(1983)采用粗蛋白不少于36%的配合饵料喂养,当水温为13~21℃时,投饵率为1%;水温超过21℃时,投饵率为2%;水温低于13℃时停止投喂。蔡焰值等(1988)利用鱼粉、豆饼、玉米、麦麸、米糠及添加剂配制蛋白质为33~36%、脂肪为7.3%的配合饵料投喂,水温5~12℃时投饵率为1%,12~21℃时为2%,20~35℃时为3~4%,并参照鱼在15分钟内能摄食完为标准进行喂养,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在亲鱼产卵前或后30天左右,每10~15天投喂一次动物性饵料(如禽畜下脚料、小杂鱼等),对亲鱼产卵及产后复元将起更佳效果。
要注意雌雄亲鱼和不同大小亲鱼之间的争食现象,雌亲鱼性情温和,争食力弱,经常不能饱食,会导致产卵困难。雄鱼一般生长状况良好。不同大小不同性别亲鱼在同一池中培育,要保证雌亲鱼顺产,必须增加投饵面积和数量,但投喂次数不要太多,每两天一次即可。
4、亲鱼池管理:
亲鱼池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在4mg/l以上,透明度40厘米左右,PH值6.5~8.5,无野杂鱼。防止亲鱼池浮头泛池。每隔10~15天冲水一次,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观察亲鱼摄食状况,投饵过多或过少均会对亲鱼产生不利影响。
㈣池塘繁殖方法:
斑点叉尾鮰的池塘繁殖方法可分为三种:一在池塘中自行产卵孵化,然后收集鱼苗;二自行产卵,人工孵化;三是人工催产孵化。其中第一种方法孵化极低,且鱼苗在亲鱼池中数量无法估计,收集鱼苗也难以进行,故一般不被采用;而第三种方法因雄鱼精液无法挤出,只能用杀鱼得精进行人工授精,这对保护亲鱼不利,亦不常被采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1、自行产卵孵化:
由于产卵与孵化在同一池中,故必须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防止野杂鱼吞食鱼苗,并注意水质因鱼苗数量不断增加而恶化,为此建议尽可能捞出鱼苗转专池培育。
产卵管理期间每隔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使溶氧保持在5~6mg/l以上,透明度45厘米以上,水深1.2米左右。鱼苗收集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清晨至日出以前,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鱼苗喜集群在水表游动,可直接用捞子捞取;其二待鱼苗长至2厘米以上后,首先用网目大于5厘米以上的网将亲鱼抬取(或隔离),然后用鱼苗网将鱼苗捕起。
2、自行产卵、人工孵化
这是在亲鱼池中放置产卵巢使其产卵,再收集受精卵(块状)运到孵化场,经消毒后进行人工孵化。现着重介绍本方法。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其一是亲鱼在产卵池中自行产卵,然后进行人工孵化;其二是选择发育较好的亲鱼采用药物注射,然后放入水泥池中产卵,再行人工孵化。
⑴产卵巢及其使用:产卵巢一般采用牛奶桶、木桶、瓦罐、橡胶抽水管及木箱等。Busch(1983)发现亲鱼更喜欢在长方形的产卵器中产卵,产卵器长72厘米、宽41厘米、高25厘米,留亲鱼进出孔直径为16厘米。一般而言这种容器可作为重4公斤的亲鱼的产卵巢。产卵巢以容纳一对亲鱼正常产卵为宜。产卵巢一端必须留有一个开口,大小要使亲鱼自由进出,另一端用尼龙纱布封底,防止漏卵及提巢检查时减轻重量。
产卵巢一般平放于离池边3~5米远的池塘底部,开口端向池的中央,口端用绳子捆住,另一端系一个浮子,便于集卵时识别。产卵巢的数量一般为亲鱼对数的20~30%,产卵巢间距5~6米。当水温达到18~19℃时开始放置产卵巢,待水温升到20℃以上时要进行检查,如未发现卵块,可移动产卵巢以刺激亲鱼产卵。
⑵卵块的收集与运输:产卵行为大部分发生在晚上和清晨,因而栓卵和收集卵块的合适时间为上午10时至10时半,收集卵块的时间不能超过下午1时。检查产卵的时间间隔在产卵初期以3~4天为宜,在产卵高峰期可一天检查一次。检查卵块时,只须将产卵巢轻轻提出水面,看是否有亲鱼,如有要赶走亲鱼。用手轻轻取出卵块,运往孵化处。取卵块时防止阳光直射。
运送卵块一般用桶带水(亲鱼池的水较好)迅速运至孵化处,如距离远要用塑料袋充氧运输。
⑶注射药物催产:采用注射催产药物可缩短群体产卵时间。常用催产激素有鲤鱼脑垂体(PG)、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催产剂量为PG每公斤4.5~6毫克、HCG900~1000国际单位、LRH~A20~25微克、PG+HCG混合使用量为2.0毫克+600~700国际单位。一般为一次注射,雄鱼用量为雌鱼的一半。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或肌肉注射。注射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用量以每公斤2毫升为宜,注射垂体悬液用7~8号针头,激素及类似物用5号针头。注射后的亲鱼放回原亲鱼池、产卵池或水泥池。
⑷孵化:斑点叉尾受精卵的发育要比鲤科鱼类缓慢得多,在水温为25.5~29℃时,出膜时间需115小时25分钟,从仔鱼到稚鱼期结束约需10天左右。
受精卵要进行流水孵化,常用设备有环道、孵化槽、流水孵化水泥池、孵化铁篓等。目前我国常常采用孵化槽,兹介绍如下。
孵化槽是一种长方形的带搅拌装置的孵化工具。该设备是根据天然水体中斑点叉尾繁殖习性而设计的,采用水车式搅水器、转轴上带螺旋式叶片分布,转速每分钟28~30转,使槽内水体波动,借以增加溶氧及使卵块轻微摆动,还使水体内有机物随水波动向溢流管外排,并不断从进水阀中以10升/分的流速加注新水。孵化时要把卵块用12目左右铝丝网布编制的孵化篓盛装,悬挂水体中,每只孵化篓能容纳1500克左右的卵块。湖北省机械化养鱼开发公司设计出一种不需电力,只要具备水位差的孵化器,孵化率在95%以上,适合斑点叉尾等名贵鱼类的粘性卵孵化。
孵化水温为20~30℃,最适水温为23~28℃,要求溶氧为6mg/l以上,PH值在6.5~8.0之间,孵化槽流速为10~15升/分,流水水泥池为20~25升/分。
孵化过程中要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鱼卵,应在环道和流水水泥池上盖上竹席、草席等,孵化槽应放在室内或工作棚内。卵块超过500克重时,应分开卵块,以免中间的卵粒缺氧窒息死亡。死卵未受精卵要及时制除,防止发霉。
受精卵块的药物消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在眼点出现之前(鱼卵变成红色),每天上午要进行消毒一次。方法是将消毒药液放入一个溶器内,然后将盛有卵块的孵化篓放入液中浸洗。消毒毕用新鲜水清洗一下后放回孵化槽中继续孵化。
3、人工催产孵化:
人工催产的方法同鲤科鱼类,但效应时间比鲤科鱼类长一倍多,一般为40~48小时。注射剂量同上述注射催产药物,可分为二次注射。人工授精操作较麻烦,且雄鱼的精液不能挤出,催产后必须杀鱼取精巢进行人工授精,对亲鱼资源损失较大。一般雌雄比例为2∶1。本繁殖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实用性不大。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