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本网2003/11/2讯 过去在饭桌上被视为珍馐佳肴的中华鳖,近年来因为人工养殖数量的剧增而身价大跌。但可能谁也未曾料想,如今这些王八们要出口却还要过一道是否为濒危动物的关卡,令养殖户们叫苦连天。
一道“濒危”关急煞养鳖人
非典过后,刚刚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国内甲鱼养殖户们,突然被一道人为设置的关卡“卡”住了出口:出口的养殖鳖只有获得国家濒危办核发的“非濒危”证明,国内的海关才能予以放行。日前,杭州萧山对外贸易经济有限公司在出口一批中华鳖时就遇到了麻烦。这家公司准备经上海海关将5万公斤人工养殖的中华鳖活体出口到日本时,却被上海海关告知须拿到国家濒危办核发的允许出口的批复才能出口。于是,国内的甲鱼养殖户们莫名其妙地要与国家濒危办联系,由国家濒危办核发非CITES(即非濒危物种)允许出口的证明书,而要拿到这张证明书更是需要辗转几个部门,少则历时一个多月,长的要几个月,最后还得交上一笔不小的费用,才能准予出口。据了解,随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克了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的技术难关后,国内人工养殖中华鳖的势头越来越猛。据杭州市养鳖协会的统计,目前全国中华鳖的养殖量已经超过11亿只。其中浙江省的养殖量超过了2亿只,相对于全省人均一年要吃掉5只才不积压。
开张“非濒”单起码一个月
普普通通的中华鳖出口为什么需要国家濒危办的证明呢?记者从浙江省林业局濒危办得到的解释是:最新的《进出口野生动植物商品名录》中有中华鳖这个物种,而属于这个名录的物种都需要国家濒危办的证明才能出口。据濒危办工作人员介绍,商品名录是由国家濒危办和国家海关总署共同签发的,既包括国际公约规定的物种,也包括我国自己规定的物种,每年都有调整。现在要开这样一张证明却是需要绕绕转转,闹得养殖户很心烦。记者从浙江省林业局濒危办了解到,要出口中华鳖首先需要到他们那里申请报批,然后以省林业局发文上报到国家濒危办,国家濒危办批复以后再寄回到省里,接下去还要报批的单位自己拿批文再去濒危办上海办事处开证明书,然后再到上海海关办理报关手续。这样一来光是批文来来回回寄就要十多天,如果再碰上非工作日或者有关部门工作效率差点,最起码得一个多月。更令养殖企业头痛的是,按规定到濒危办申请报批也并不容易。
最近,国内目前出口量最大的中华鳖出口企业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海关的指令后,到国家濒危办浙江办事处办手续,却被告之应去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办理。濒危办浙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觉得龟鳖类属于水产,由渔业局来管比较妥帖点,其实到渔业局报批也是要走相类似的路线最后也是到国家濒危办的。对此,国家濒危办杭州办事处的同志也表示非常无奈,说他们只是按照上面的文件规定办事,至于上级部门为什么要把中华鳖列入这个名录,他们就不知道了,这样的手续他们也觉得麻烦,但是也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