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渔业报:山东省以加快发展现代渔业为总抓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文化”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规模化战略,培植优势主导产业
多年来,山东渔业总量居全国首位,但创造的价值还不够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渔业优势主导品种规模还不够大,品种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力优势。今后将打破平均用力、齐头并进的发展,实施优势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主导品种与特色品种相结合,扩大主导产业规模。重点抓好优势主导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力争培植一个品种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同时,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加快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聚,建设一批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带动整个养殖业上规模、上水平。
山东省还将坚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沿海水产养殖从传统的浅海滩涂养殖向深海和岸基养殖两翼拓展,大力发展贝类滩涂养殖、筏式养殖、海珍品底播增殖、深水网箱和工厂化集约养殖;深入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扩大增殖放流、人工渔礁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区规模,推进海洋农牧化工程建设。内陆湖区、库区,在饮用水源地,以确保水质环境为前提,适当开展优良品种和滤食性品种的增殖,发展清洁生产;在非饮用水源地,要合理发展网箱、网围、网栏养殖。沿江(河)、沿海、沿湖等地区要发挥荒碱涝洼地资源潜力和优势,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改造,努力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渔业生产基地。
标准化战略,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山东渔业狠抓三个安全,一是生产安全,二是生态安全,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
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水产品质量、生态健康养殖已是基本要求,标准化生产则是根本途径。为此,一要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抓紧制订渔业生产各环节的地方标准或操作规程,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使各类水产品生产全过程有标可依。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各类渔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渔业标准化生产规模。抓好渔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和技术服务,以标准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三要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测和认证体系。建立和完善水产品监测网络,提高技术手段,增强监测检验能力。积极推行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水产品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四要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加强生产全过程特别是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加快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投入品安全使用、包装与标识、水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将进一步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违规行为,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一个根本性提高。
品牌化战略,提高产品综合效益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山东一批名牌水产品脱颖而出。像胶东海参、鲍鱼、莱州梭子蟹、黄河口大闸蟹、微山湖乌鳢、泰山赤鳞鱼等名气越来越大。
品牌战略是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水产品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为加快名牌水产品的培育和优势特色水产品的保护和挖掘,将结合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的认证,以优势水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促进优势水产品标签化流通,积极培育一批名牌水产品。同时,鼓励各类优势水产品品牌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示和评选活动,扩大宣传范围,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氛围,逐步实现以产业培育品牌、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把渔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还将充分挖掘地方渔业文化,把文化特色与打造品牌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品牌渔业的文化内涵。
外向化战略,促渔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山东渔业外向型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水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34亿美元。远洋渔业作业区域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等地区,年产值20多亿元。
山东省实施外向化战略,不断拓展渔业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进一步加强水产品养殖出口基地建设,建立优势水产品出口产业带,为企业加工出口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着力推动本地大宗品种为原料的水产品加工出口。远洋渔业坚持稳步发展、多种经营、龙头带动、完善配套的策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远洋渔业合理、有序、健康发展。不断探求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在对外经贸、劳务技术输出、项目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科技化战略,提升渔业产业素质
山东重视科技兴渔,从过去的海带、对虾、扇贝,到目前的海水鱼类、海参育苗及养成技术的突破,都形成了养殖浪潮,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为解决困扰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病害问题。一方面,大力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选育繁育,重点培育、发展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带动区域性良种场和县级苗种繁育场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高水产良种自给率和覆盖率,着重在苗种繁育、疾病防控、质量安全、健康养殖、渔药饲料等方面,加强攻关研究。另一方面,努力搞好科技服务,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渔民手中。创新渔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形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培育涉渔企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等新的技术转化主体,探索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向村级延伸的新模式,构建渔业科技进企入户的便捷通道,提高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同时,加强对渔民的技能培训,抓好对示范户、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其致富能力、创业能力和带动能力。
产业化战略,探索经营新机制
近年来,山东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中介组织3个关键环节,创新渔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组织化建设,渔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创新提高的新阶段,形成了多种经营类型带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的新格局。全省规模以上渔业企业发展到270余家,省级以上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建立水产品加工园区和出口基地30余处。
山东省将立足渔业产业整体开发,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和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出口能力强的优势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搞好活鱼运输、鲜销,促进水产品加工多环节增值。不断探索渔业产业化经营新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渔户有机结合,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加速“龙型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区域发展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渔民提供多元化、多形式的服务。
为加强渔业组织化建设,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大户领办,养殖户联办渔业合作社。同时,按大宗水产品分类建立行业协会,逐步建立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合作组织网络体系。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