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蚬子(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基地——阜南县京淮特种水产有限公司,首批人工繁育的蚬子获批上市。这意味着阜阳市在保护利用橄榄蛏蚌水产种质资源、打造橄榄蛏蚌产业、建设橄榄蛏蚌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蚬子被誉为“淮河鲍鱼”,曾吸引了大批食客,阜阳周边,甚至合肥都有游客驱车前来品尝。但因为捕捞量迅速增加,加上河道采砂等现象的存在,蚬子一度成为濒危物种。为了保护淮河野生蚬子,早在2016年11月30日,农业部批准建立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俗称蚬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此外,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六安市农业农村局、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及所辖颍上县、阜南县、霍邱县、淮滨县、固始县渔业部门通过协商达成了共识,开展渔政联合执法,共同打击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蚬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违法捕捞行为,维护保护区生态环境,为蚬子打造宜居家园。
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淮河蚬子已经纳入政府严格管理范围,不允许捕捞和食用。但在保护蚬子种群的基础上,为了推动当地旅游及美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市积极开展蚬子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破解相关难题。其中,2018年,市农业农村局、阜南县政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正式开展战略合作并签约,共同推进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橄榄蛏蚌人工繁育、开发利用工作。
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蚬子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年10月27日,近3万只人工繁育的蚬子被运送至阜南县王家坝保护区水域,放流至淮河中,用于修复河流生态。今年3月,首批人工繁育的蚬子正式获批上市。为了与野生的淮河蚬子区别开,阜南县京淮特种水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郑田富申请了“鱼之最”商标,每只进入市场的蚬子都有特殊的标号。
“每只人工繁育的蚬子从池塘捞上来后,都需要通过雕刻机,打上‘鱼之最’商标和日期。”郑田富说,人工繁育的蚬子3个月可以长到2-3厘米,再均匀投放到池塘中,不定期投喂小球藻和光合细菌。饲养一年至一年半,蚬子可以成长至10-12厘米,就到了上市的最佳时机。在养殖蚬子的同时,池塘里还可以养殖其他鱼类,相互不受影响。如今,郑田富养殖了200多亩水塘的蚬子。
据介绍,预计今年5月,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车间将建成投产,内部有研发车间、孵化室、培藻培菌室等。届时,蚬子的人工繁育工作将全部挪至基地里,真正实现蚬子的本地繁育。下一步,他准备带动附近村民一起合作,将蚬子的养殖面积扩展至600亩,做大做强蚬子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