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的经验养殖模式,向科学的、智能的养殖模式发展。设想一下,当智能渔业技术纯熟时,养殖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进行一切操作,不需要有人守塘巡塘,不需要扛包扛料,不需要自己去喷药撒药,因为这一切都可以依托智能水产养殖设备搞定。”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365项目经理王勇强这样畅想智能机时代水产养殖的操作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养殖观念的不断增强,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青睐。智能养殖过程中各项技术如何衔接?全产业链大数据体系如何构建?作为水产养殖的关键一环,设施智能化养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
相比传统养殖,智能设备优势明显
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智能水产养殖设备的优势明显。它不仅能够控制设备、监测水质参数,还能够自动分析数据,定期为养殖户给出一定的改进方案;传感器的精确性能得到改善,不需要时常清洗探头及进行校准;降低物联网的成本,让更多的水产人能从中受益,这些体现为“互联网+远程监控”等网络技术运用。
喂料、调节水质、增加溶解氧……海南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往人满为患的操作现场,现在却寥若晨星。当记者向海南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詹老板咨询时,他正忙着指挥工人对一些养殖塘进行测量。詹老板告诉记者,这都是在养殖塘上放置测算设备,然后通过无线传到一个专门放置电脑的房里,进行综合分析。
现代化养殖大背景下,用手机管理鱼塘不再难
“对养殖户来说,怎样养殖,过去全凭经验。什么时候投食,投多少,只能估摸着进行,若投喂不准确,就会影响水产品的生长。有了智能管理系统,就像请了个24小时值班的‘机器人’,许多问题都能第一时间解决。”詹老板表示。
“以前增氧机、水泵等设备的开关时间都由工人操作,有时来不及调整,就会造成损失。”詹老板介绍说,“有了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调整各种养殖设施,并能智能化自动调节水质、循环用水,自动控制投喂饲料,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收的目标。”
另外,物联网系统除发现问题外,还能解决问题。鱼塘中的水温、PH值、水中溶解氧等任何一个指标发生异常,该系统便能自动调控水中各种指标,使其达到正常状态。如溶解氧的值较低,说明这口鱼塘处于缺氧状态,系统可以直接指挥打开增氧设备,运行增氧。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智能管家’的管理后,养殖塘的亩产值有望实现质的突破,亩产值预计将从原先的2至3万元增加到10万元,如果在全镇近千亩的养殖塘上推广,效益将更为明显。”詹老板表示。
发展智能渔业最需更新观念
尽管智能机备受人们青睐,但据了解,其研发和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养户传统养殖观念根深蒂固,大多对新兴设备和技术持观望和怀疑态度。2015年全国淡水养殖水产品价格总体偏低,绝大部分养殖户处于亏损和保本阶段,投资愿望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了智能水产养殖设备的推广和普及受限。” 王勇强这样告诉记者。
在近日的“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也指出,“虽然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养殖过程的数字化,有效控制养殖风险、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但从业者大部分仍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在理念上未能与现代农业有效接轨。”
李道亮认为,要想智能渔业得到大发展必须得打破传统观念,智能渔业信息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他指出,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无须冗长的教程和繁难的培训,一看就会,一用就见效,自然能够受到养殖户追捧、赢得市场,这应该是移动互联网融入水产行业的最佳情境设想。
我国水产养殖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个培育和成熟的过程。在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农业部渔业渔政局、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渔业报》主办,通威传媒承办的 “2016中国智能设施渔业创新发展论坛暨科研成果精品博览会”将于6月21日-22日在四川成都通威国际中心隆重举行。
论坛将邀请中国设施渔业领域政府机构、行业领袖、研究机构、主流媒体及相关咨询机构共同出席,为智能设施渔业搭建对话与交流的高端平台,并联合业内企业成立“中国智能设施渔业创新联盟”,推进智能设施渔业产、供、销、研一体化进程。共同探讨中国智能设施渔业发展的未来,展示最新智能设施渔业科技成果,技术交流与培训,共同进步。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