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大连天正实业位于大黑石的养殖基地,跟周围众多慢悠悠漂在池子里的河豚鱼不同,有两个池子的鱼显得格外显眼—他们不仅体型较大,而且游动速度极快,以至于记者几次想用网捞上一条看个端详都未果。这些特别的鱼有一个在很多钓鱼爱好者听来会十分激动的名字—黄鲦鰤。不久的将来,这两个小小的池子,或许将是中国黄鲦鰤养殖产业的起点。
在大连每年5~6亿元的鱼类养殖市场上,不温不火一直是多年以来的状态。然而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随着几家不安分的水产企业把一下小品种养殖放大,或者是将传统技术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几条鱼养进水池,大连鱼类养殖的一池春水正在泛起波澜。
黄鲦鰤“游”进水池
在钓鱼爱好者的圈子里,黄鲦鰤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这种经常在黄海北部出没的鱼类,以其游速快,身强力大,很难被钓到而被众多垂钓爱好者所痴迷。在这个圈子里,谁能钓上一条大个的黄鲦鰤,就会成为新闻迅速传遍整个圈子。而据大连钓鱼协会秘书长刘笑军介绍,因为大连长海县是黄鲦鰤经常出没的区域,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外地钓鱼爱好者,仅仅因为想钓到一条黄鲦鰤而远赴大连。
如今,这条只能在野生条件下出没的黄鲦鰤却被养进了大连水产企业的养殖池里。大连天正实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圣聪向记者表示,黄鲦鰤以往是日本餐桌上的美味。从2000年开始,天正开始在大连海域采苗,经过两个月暂养之后将黄鲦鰤的中间鱼(相当于大苗)销往日本。由于饲养技术所限,国内一直没有人工养殖。“2012年底,我们开始将国内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一边从日本进口黄鲦鰤鱼片,开拓其国内的食用市场,一边进行人工养殖的技术突破。”刘圣聪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黄鲦鰤主要以生鱼片的方式在国内一些高端超市及日本料理店销售。大连天正实业销售经理胡斌记得,刚刚开始推介黄鲦鰤时,国内市场反应并不强烈。“2013年上半年,销售似乎都没有什么起色。”胡斌说,但是,就在餐饮市场普遍不被看好的2013年下半年,进口黄鲦鰤鱼片的销售却突然强势上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客户纷至沓来,订货数量激增。“餐饮市场的普遍低迷,使得餐饮企业急于寻找一些新的口味来刺激市场,黄鲦鰤的出现恰逢其时。”胡斌说。
在大黑石的养殖厂内,刘圣聪向记者介绍,以往黄鲦鰤之所以难以实现人工养殖,主要是其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黄鲦鰤是洄游性鱼类,生长在18~22摄氏度的水温,对水质要求很高。”他告诉记者,正因如此,大连附近海域冬季10度左右的水温根本无法满足黄鲦鰤的需要。大连海洋大学姜志强教授在天正的养殖基地进行了多年的鱼类养殖研究,他用循环水养殖的方式实现了黄鲦鰤养殖的突破,目前已经获得成功,明年可以实现规模养殖。记者了解到,目前,进口黄鲦鰤鱼片以冻品售卖,售价在每公斤150~180元左右,如果本地养殖上市,可以实现鲜鱼上市,无论从口感和新鲜度上都将更具有优势。
三文鱼大连产?
每隔一段时间,山东一家餐饮食材供应商都要远赴大连庄河,采购一种鱼—三文鱼。他们运走的不是大家印象里冰鲜的进口三文鱼,而是在当地仙人洞镇养殖的大连产三文鱼。
在仙人洞镇马道口冷水鱼养殖场,负责人孙德久向记者介绍他的三文鱼养殖时满是兴奋。三文鱼一直是人们熟知的美食,更是日本料理店的“主料”,价格不菲,当然口感更鲜香。孙德久的自豪感也正源于此,他告诉记者,国内绝大多数的三文鱼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冰鲜产品,目前价格至少要在每公斤120~140元左右,但是在他们的养殖厂里,人工饲养条件下,三文鱼的售价仅仅在每公斤80多元。“所以根本不愁卖,我们现在规模还比较小,没等出成,鱼就已经被订走了。”
其实,跟上面说到的黄鲦鰤一样,多年以来,国内对三文鱼养殖由于技术及水质等原因,一直处于空白。孙德久与合作伙伴从丹麦直接引进了纯种三文鱼的鱼卵,自己进行孵化,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孵化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三文鱼养殖成功的基础。“目前我们在绥中有20万尾的鱼卵已经孵化成功,6月初育苗就可以结束。”孙德久告诉记者,从引种到饲料,从水质选择到生态养殖,三文鱼的国产化过程,完全按照国外最先进的标准在实践,这是其养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条鱼的突围
“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规模不够,”孙德久向记者坦言,自己的企业从不做广告,也没有任何宣传,但是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产品不够卖。“因为此前一直在试养的阶段,规模确实不够,”孙德久说,听说,一线城市的大型供应商,每天三文鱼的销量都在几吨甚至十吨左右,但自己的基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才能形成1吨左右的产量。因此,未来,他们还想在周边的一些废弃的海参圈等地继续扩容养殖规模。
“其实,大连水产养殖领域,鱼类养殖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处长梁忠德向记者介绍,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价格比较高,加上大连有比较好的自然条件,因此,不少水产企业比较热衷于这些品类的养殖,而对于鱼类养殖,由于大连地区水温的限制,一直以鲆鲽类及河豚为主,仅河豚一个品种,产量就在5000吨以上。梁忠德透露,去年大连鱼类养殖总量在6480吨左右,产值也只有5亿多元。“事实上,多年来,大连鱼类养殖一直在5~6个亿元的规模,”梁忠德表示,这不仅与已经达到百亿元产值的海参产业无法比拟,与虾夷扇贝等产业相比也相去甚远。但是,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得到改变。目前,如獐子岛的鲟鱼产业,在大连之外的产地寻求新的增长;三文鱼从国外引种,国内实现规模化养殖;黄鲦鰤在自然海域采苗,完成人工养殖……这些新的鱼种养殖突破,或将成为大连鱼类养殖产业整体激活的突围起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