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很多人都知道缢蛏是养在塘里的淤泥中,但在三门县花桥镇下栏塘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里,缢蛏却是躺在“棉被”上的。日前,记者在采访时就见识了这项养蛏新技术。
“展开,向前平铺……”3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三门县花桥镇下栏塘的养殖示范基地里,看到10名小工正在一口抽干水的养殖塘里“铺网”,他们或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在塘底不同方向铺一层绿色的网,随后铲淤泥盖上。网铺到哪里,淤泥就盖到哪里。
这是在干什么?“养缢蛏啊,没见过吧?”见记者一脸的疑惑,正在塘里指挥作业的“塘主”柯甫撑笑着告诉记者,“别说你没见过,我已经养殖了20多年,就在去年以前,我也没见过。这还多亏了老柯,他是实践应用以后推荐给我们的。”
柯甫撑来自花桥镇吴都村,他在这个基地里承包了50多亩的养殖塘,而他所指的“老柯”就是基地的负责人——台州三港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柯孔柱。
提起新技术,柯孔柱侃侃而谈:“你现在看到还是比较粗糙的,等这项工序完成后,我们会进行平整,再在上面铺一层网后,就可以往塘里放水养殖蛏苗了。”据他介绍,盖第一层网是防止蛏苗钻进泥洞里,第二层可以防止蛏苗被塘里的青蟹吃掉。
怎么会想到把缢蛏养在网上?柯孔柱笑着介绍,自己在多年的养殖经验中,常常会碰到养蛏方面的很多难题,于是他就想出了这样的一个法子。“还别说,这方法挺好的。”柯孔柱告诉记者,去年,他首先在自己的养殖塘里进行了试验,一年下来,成效明显。“铺网以后,不仅能防止蛏子流失,还在捕捉缢蛏时能节省不少人工。每口塘的成本平均能节约5000元左右。”
见效后,周边的养殖户纷纷效仿,而柯孔柱也乐于手把手地教给大家。除了这项养蛏新技术,他还热衷于发展高新养殖业,在他的示范养殖基地里,三口并排着的养殖塘里正在开展土建工作。“现在看没区别,等建成以后,这些将是智能塘,我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了解塘水的温度、盐度、PH值等。”柯孔柱告诉记者,“智能塘计划投资600多万元,年底就能完工了。效益好的话再向社员们推广,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自信满满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