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服务从上海走向全国

发布时间:2012/11/1 10:01:06  来源:文汇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今年暑期,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养殖、病害、饵料、水质、生物、食品安全和经管等学科的近百位教授博士组建12个分团,每个分团由5~10人组成开赴上海郊区各渔区进行科技服务。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服务从上海走向全国


  今年暑期,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养殖、病害、饵料、水质、生物、食品安全和经管等学科的近百位教授博士组建12个分团,每个分团由5~10人组成开赴上海郊区各渔区进行科技服务。据了解,上海海洋大学自2005年组建教授博士服务团起,已经连续进行了7年,成为该校为渔业服务的品牌。7年来,利用假期参加科技服务“夏季行动”的教授、博士累计达350人次;累计赴33个省122个县,在渔区举办113期培训班,培训农民9145人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工作的重要内容。上海海洋大学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多年来,坚持把课堂带到生产第一线,把学科建设和科技攻关重点放在生产第一线,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渔村,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了五十年代“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问题,八十年代“吃鱼难”的数量问题,九十年代水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当今水产养殖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多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在水产养殖品种、饲料、病害、水环境领域,在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和科技成果。这些技术和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上海渔业增产、渔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产学研基地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利用“罗氏沼虾苗种培育新技术”,每年生产6亿尾不带病原体虾苗,成活率高达80-90%,保证1万多亩虾塘稳产高产,已成为我国优质虾苗生产基地,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让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松江区数产良种场引进了生命学院李思发教授研究的“良种鳊鱼”后,带动了“种源农业”和“休闲农业”两个产业。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为上海郊区的养殖户开展科技服务。在重点合作区域,学校在每个点设立负责人,并选派3~4名专家和硕、博士生长期蹲点,指导生产,开展技术咨询与培训,进行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建立研究教学基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结合上海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聚焦上海水产业“三环一带”建设目标,紧扣农业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围绕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在崇明、青浦、金山、南汇、松江和嘉定等地,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基地。在嘉定,与上海万金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建立“鱼类良种场观赏鱼养殖基地”。在松江,与水产良种场建立“产学研基地”;在浦东,与年年有鱼水族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基地”;在崇明,与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华绒鳌蟹蟹种培育基地”;在金山,与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上海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已经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新农村建设渔业环境保护政策、渔业生产基本制度、上海渔船经营与管理制度、渔民低保与社会保障机制、上海市渔业基本状况调查和上海休闲与观赏渔业产业政策研究等。即将开展上海市全民海洋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和上海市都市型现代渔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上海海洋大学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优势,为上海农业科技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奔赴市郊各行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和农业企业进步的骨干和领军人物。

  近年来,学校的成人教育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新疆和宁夏等西部各省开办教育培训班数十个,培养各类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干部5000多人,向西部地区带去了特种水产养殖、设施渔业、鱼类种质资源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渔业)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除了为西部培养人才、输出技术与管理方法外,学校还通过科技嫁接、成果孵化、项目攻关等途径,承担多项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项目及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项目,促进西部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造升级。

  “深入实践、服务社会”是上海海洋大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建立并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发挥海洋、水产、食品、渔业经济管理等特色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及技术推广的优势,聚焦“三农”需求,学校为上海的新农村建设和全国的“三农”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把论文写在浩瀚的大海大洋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引以为豪的精神写照和生动缩影。

  

昔日稀有鱼虾蟹 如今餐桌家常菜

  鳊鱼、罗氏沼虾,曾经令人陌生。作为教育部重点学科高校之一的上海海洋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水产学科门类和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高等学府,创造了诸多的“第一”,使稀有水产品变成了常见水产品,丰富了居民的餐桌,为群众健康提供更好更多的蛋白质、钙、磷等有益物质。

  鳊鱼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由该校李思发教授牵头的“良种鳊鱼”研究,经过6代选育,生长速度提高了30%。传统鳊鱼两年能长到500克重,“良种鳊鱼”却能长到700克重。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自引进“良种鳊鱼”后,通过选育,不仅成为全国养殖户青睐的抢手良种,还催生了良种场“休闲垂钓”的第三产业,每年为各地农民增收近1亿元。另外,李思发教授历时13年选育成功“新吉富”罗非鱼,是我国自主选育,也是我国引进水产生物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2005年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并被农业部向全国推荐养殖。

  在该校的上海金山产学研基地,臧维玲教授把家安在虾池边,开发的“罗氏沼虾苗种培育新技术”,每年生产6亿尾不带病原体的虾苗,成活率高达80-90%,保证万余亩虾塘稳产高产,这里已成为我国优质虾苗生产基地,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已在上海绝迹近20年的松江鲈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因其成鱼鳃部有桔红色鳃膜,看上去像长了4个鳃,在民间又称“四鳃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上海海洋大学潘连德教授主持的“松江鲈鱼人工养殖与病害控制技术应用”课题组,自去年成功首批野外放养100条松江鲈鱼后,规模化商品鱼养殖技术应用研究也走向成熟,不久,“养在深闺”的松江鲈鱼就将进入寻常百姓家。

  紫菜也许是吃起来最方便的植物,但它的育种却一点也不简单。严兴洪教授课题组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坛紫菜良种选育技术体系,筛选出30多个优良品系。其中,“申福1号”新品种亩产量比传统栽培种提高了30%以上,产值达数亿元。

  好蟹好鱼重在养水,养鱼不能忘记治水。该校水域生态环境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针对部分区域水域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鱼治水”、“以虫治水”、建设“水下森林”、构建人工湿地等湖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富营养化水域及近海海域生态修复和控藻工程技术,有效地减缓了区域内富营养化程度,抑制了水华和赤潮发生,营造出秀丽水域景观。

  

聚焦食品安全 彰显社会责任

  1912年学校创建时即设置了制造科,主要是从事水产品干制、腌制、熏制、冷冻冷藏和罐头食品的制造加工等专门人才的培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发展为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加工本科专业,学校虽然经历多次迁址、更名,但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始终是学校的主体学科之一,并由此派生出冷冻冷藏工程、食品罐头工艺、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检验等专业。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海洋大学在我国开创了罐头、饮料、冷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已发展成为沪上食品类学科的最高学府,是目前上海唯一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超过300万吨。由于加工、保鲜能力不足,流通渠道不畅,在渔汛旺季渔获物集中到港来不及处理,造成腐败变质。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以解决水产品保鲜为研究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室取得研究成果后深入渔区,上船下厂进行现场实验。同时,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建立冷冻工艺和食品罐头工艺两个新专业,以满足食品工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国家把保鲜、加工和提高产品质量,作为水产工作的重点。随后又提出“养殖、捕捞和加工并举”的方针,把水产品加工提高到和发展渔业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迁往厦门后,曾接受农业部委托福建省下达的任务,开展水产品烘干房的研究,开办培训班,并为各地设计建造水产品烘干房,对减少渔区因渔获物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1972-1977年,骆肇荛和夏凤仪等以三角鱼等原料,在国内首次研制成鱼蛋白发泡剂,代替蛋白干用于蛋白糖生产,可以节约蛋品消耗,增加小杂鱼等的利用途径。该项研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福建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随着果蔬气调保鲜工艺的研究深入,学校将该类研究工作拓宽到气调库的设计和建设,1996年开始承接江苏泰兴1000吨气调库的设计,1997年底承接上海绿全果蔬贮藏有限公司500吨果蔬气调库的研究设计,该冷库1999年9月竣工,这是上海市第一座气调冷库。

  2011年3月,科技部网站一则“猪肉产品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的信息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作为“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食品绿色供应链关键技术与产品”的一项子课题,该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猪肉产品在供应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信息透明化问题,成功建立了一套猪肉安全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关系着亿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海洋大学,坚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国际大都市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针对市场上CO等造成的劣质金枪鱼产品泛滥现象,获农业部批准,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高级实验师吴稼乐主持制订了我国《生食金枪鱼标准》,并已开始执行。新出台的标准主要规定了生食金枪鱼的加工要求,包括禁止使用一氧化碳保色工艺,及加工车间须保持10℃温度,并规定了金枪鱼产品的一氧化碳残留量测定方法和寄生虫测定方法。专家认为,新标准有利于正确引导我国金枪鱼等生食产品消费,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参与国际谈判 维护海权渔权

  在上海海洋大学创办初期,学校创办人张謇痛感国势衰微、海权旁落,他指出:“渔业者,海线之标识也……,有公认之海界,即当自行我领海主权”,明确表达:“渔权即海权”的主张。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开始谈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该校乐美龙教授就代表中国政府参加筹备工作。《海洋法》生效后,周应祺、黄硕琳、戴小杰等教授多次作为我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参加双边和多边渔业谈判,参与起草有关法规条例,至今一直代表国家参加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金枪鱼国际渔业组织的会议。每年受农业部指派,上海海洋大学派出一批教授学者以中国渔业科学身份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区域性国际渔业管理组织会议和CITES公约会议,交流渔业情况、讨论渔业管理措施等。黄硕琳教授还承担了我国第一部《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国际渔业法规》等教材编写工作。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300 关键字:上海海洋大学,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