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内蒙古乌海市目前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实际地产水产品自给率3.6%。乌海市目前有4万余亩的宜渔盐碱低洼地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正在建设中的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形成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将为乌海市水产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日,乌海市委书记鲍常青在市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讨论时提出,围绕即将形成的“乌海湖”,超前谋划发展水产养殖等,不断提升“菜篮子”质量,丰富“菜篮子”内容。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必须首先解决优质鱼苗问题,优质鱼苗是确保乌海市的水产养殖业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先决条件。根据乌海市宜渔资源现状,我们初步提出到“十二五”末发展“三个一万”的水产养殖目标,即发展池塘养殖1万亩,中小水面养殖1万亩,网箱养殖1万平方米。按照规划的养殖面积估算,年需放养殖大规格鱼苗1600万尾左右。按50%的成活率估算,年需水花鱼苗3200万尾左右。
为此,我们就苗种场建设问题咨询了通辽市早繁鱼苗试验场建设及运行情况;向乌海蒙华热电厂、海勃湾发电厂了解循环热水量、水质以及建设早繁鱼苗场有关事项;并向水务局、规划局进行了相关事宜了解;同时邀请自治区水产站彭本初、郑水平两位研究员到乌海市座谈讨论。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通辽市早繁鱼苗试验场建设及运行情况 通辽市早繁鱼苗试验场占地470亩,建有高标准精养池塘350亩,温室大棚2600平米,亲鱼培养池3100平米、产卵池312平米,产卵车间1434平米等。通辽发电总厂每小时为该场提供循环余热水1000立方米,电厂热水经政府协调免费使用。热水经该场使用后通过沉淀池沉淀及过滤设施过滤后流回电厂再利用。该场始建于1992年,累计投资1100多万元,年生产能力为水花鱼苗6亿尾。目前,由于市场等原因,每年水花生产量约为2亿尾,同时生产部分夏花、春秋片,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年利润40多万元,投资利润率3.6%左右,投资效益一般。如果可以满负荷运行,效益会有所提高。
二、乌海蒙华热电厂、海勃湾发电厂接洽情况 我们先后与乌海蒙华热电厂、海勃湾发电厂就利用电厂循环热水建设早繁鱼苗场的设想进行了接洽。乌海蒙华电热厂和海勃湾发电厂均表示电厂自身没有建设早繁场的意向,但可以为早繁鱼苗场提供热水,由早繁鱼苗场负责配套建设过滤设施,保证回水质量,电厂按热水损失补水量收取费用。乌海蒙华热电厂的循环水中40%为污水处理场处理后的中水,能否建设早繁场需进一步进行水质分析。同时向市规划局了解到乌海蒙华电热厂周围1.5公里范围内(东到高速公里,北到河槽,西到机场路)的用地已报批自治区,总规划为建设用地。海勃湾发电厂周边用地情况以及地下水情况(因为利用电厂循环热水建设早繁鱼苗场需建自备井,用来调节水温)需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
通过对通辽市早繁鱼苗试验场和我市两家电厂的情况了解结果表明,利用电厂循环热水建设早繁鱼苗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进一步对电厂水质进行化验、政府协调解决土地征用、电厂免费或优惠提供热水等事宜。
三、“增殖放流站”建设情况 “增殖放流站”是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项必须建设的配套工程,预计于2013年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为了减少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运行对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区功能的影响,确保重点保护物种的种质资源和珍稀物种资源不因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维护黄河内蒙古段水生生物生态环境的稳定而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
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原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黄河干流的鱼类资源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水库大坝的坝址位于国家级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鲇(兰州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工程位置是较为敏感的生态和资源保护地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黄河宁夏青铜峡水利枢纽至三盛公水利枢纽段的水生生物资源尤其是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坝使水生生物生境破碎化,阻断了鱼类索饵、产卵洄游通道,改变了原有土著鱼类的栖息场所、索饵场所、繁殖场所,大坝上下游鱼类的种质基因难以得到交流,封闭的生存环境势必会造成种质资源退化。建设“增殖放流站”,可以通过人力手段,有效地改善大坝上下游鱼类的种群数量,补充新的繁殖群体,维护重点保护鱼类遗传物质基础的多样性,这对保护黄河鱼类资源,维系黄河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减少建坝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黄河鲤、兰州鲇等重点保护鱼类,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基本上可以弥补建坝对黄河内蒙古段重点保护鱼类造成的影响。
“增殖放流站”规划占地200亩,投资估算1160万元。开挖池塘100亩,建设亲鱼人工催产、孵化车间300平米,蓄水池(塔)200-300立方米,尾水处理池500平米,黄河鲤产卵池300平米,温室1000平米,以及相关注排水系统及电力配套设施。购置或培育黄河鲤、兰州鲇等亲鱼进行人工繁育,年向黄河内人工放流规格5克-50克/尾的黄河鲤、兰州鲇等鱼苗100万尾左右。
四、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在充分听取自治区水产站彭本初、郑水平两位研究员的意见后,我们初步提出建议,利用“增殖放流站”解决我市鱼苗问题。
一是“增殖放流站”建设标准高、设施配套,具备鱼苗繁育的全部设施。
二是按照“十二五”渔业发展的初步规划,到“十二五”末,需水花鱼苗3200万尾左右,鱼苗需用量不太大,“增殖放流站”在现有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再增100亩左右的池塘面积即可解决我市鱼苗供应问题,一站多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是“增殖放流站”具备繁育黄河土著鱼类,维护重点保护鱼类遗传物质基础多样性的功能,有利于在我市的水产养殖中推广黄河鲤、兰州鲇等地方优势品种;也有利于争取国家资金,维持“增殖放流站”的正常运转和科研研究,提升全市水产养殖科技含量。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